不用電子產品,孩子做不了作業(yè)?

半月談微信公眾號 2018-10-11 16:42:34

今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下文簡稱《實施方案》)明確,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原則上采用紙質作業(yè)。然而,半月談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一些學校布置作業(yè)過度依賴電子產品,使之成為“題海戰(zhàn)術”的載體,家長如同“助教”一般與作業(yè)捆綁,甚至出現(xiàn)了“父母一加班,孩子做不了作業(yè)”的荒誕現(xiàn)象。

↑幾位小學生正在用平板電腦設計作品

“不用平板電腦,孩子做不了作業(yè)”

“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老師在APP上布置了什么作業(yè),好像是我在讀書。”

某公辦小學一年級學生家長王先生說,光是數(shù)學,一天就有80道計算題,“孩子是不是讀了個假一年級?”

半月談記者翻看了王先生所說的APP,上面羅列了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各門學科,做完作業(yè)后可在線提交,老師批閱完后立即返還,家長再教孩子訂正,再上傳。

這樣利用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上的軟件布置作業(yè)已成為越來越多學校的常規(guī)操作,有些學校已然過度依賴。

小學三年級學生家長沈先生說,學校不僅要求孩子在線做,還要求家長自己自行批閱,然后上傳。“每天晚上像‘助教’一樣,一旦出差或加班,孩子的功課就廢了,畢竟祖輩不太會玩平板電腦。”

半月談記者發(fā)現(xiàn),作業(yè)依賴于電子產品,一個主要原因是部分學校仍然熱衷于“超綱教學”和“題海戰(zhàn)術”。

一位公辦小學校長告訴半月談記者,根據課程標準,適齡學生除了課本之外,都配有練習本等教輔,但往往這些標配無法滿足一些學校“拔高”的要求。

教育部多次強調小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作業(yè),不少學校卻利用電子設備變相違規(guī)。

沈先生孩子就讀的是沿海某地較知名的公辦小學,但過去兩年里,孩子通過平板電腦做的幾乎都是高一個年級的作業(yè)。如今孩子讀三年級已經接觸到了四年級的教學內容。“紙質的練習本都不要求做,因為對孩子來說太簡單了。”

一些老師和家長反映,作業(yè)APP有助于提高老師批改作業(yè)、評價和反饋的效率,尤其讓英語等語言類科目學習生動有趣,還能通過大數(shù)據分析孩子薄弱知識點,但如果使用不當,容易成為電子化大題庫,反而增加了學生負擔。

作業(yè)電子化,省力還是累心?

原本墨香味的作業(yè)本變成了平板電腦和手機,連原本動手、動腳、動腦的課外實踐也同樣離不開電子產品。

小學生家長劉女士說,學校校本課程里要求孩子把暑期去過的地方用小報的形式展示,開學后輪流上臺演講。但小報必須用PPT或PDF格式在電腦上做,然后打印下來,“這言下之意就是讓家長做。”

電腦、平板、打印機、點讀機……越來越多家庭的兒童房因學習需要充斥著電子產品。讓家長們焦慮的不光是設備要花錢,更是孩子傷眼,管孩子傷神。

“實在搞不懂為什么像小報、繪畫這樣發(fā)揮孩子想象和潛力的作業(yè)非要通過電腦來完成?”小學生家長陸先生說,家長平時一直在控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但為了作業(yè),孩子再緊盯屏幕家長也無話可說。

“孩子一拿平板電腦,就要防著他玩游戲、看視頻。”沈先生說,夫妻倆可謂絞盡腦汁,比如把平板電腦上的視頻應用軟件全部注冊成會員,這樣就算不在孩子身邊,也可以在自己手機上通過“歷史記錄”檢查孩子有沒有看過其他視頻。

一位小學班主任告訴半月談記者,最讓家長和老師傷神的是孩子逐漸會利用一些作業(yè)APP在線搜索題目答案,讓人分不清是真懂還是抄襲。

建設信息化校園,別以孩子視力為代價

事實上,無論是回家作業(yè)還是課外實踐,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已非興趣使然,而是學校要求。類似作業(yè)APP這樣的智能化學習應用很普遍,有的應用已成為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建設信息化校園和數(shù)字化課堂的組成部分。

以受訪家長普遍提到的一款知名APP為例,該應用據稱已于今年2月完成C輪1億美元融資,走進了全國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400多座城市的70000所學校,超過3000萬小學師生在用這款APP布置和提交作業(yè)。

上海市黃浦區(qū)盧灣一中心小學推進校園信息化建設中在語文、數(shù)學等七八門課程中加入了使用平板電腦的環(huán)節(jié),但學校近視率低發(fā),有的班級甚至無一近視。

校長吳蓉瑾說,學校堅持不用各類APP布置回家作業(yè)。“學校里用電子產品,一般控制在15分鐘以內,但作為作業(yè)布置,時間就無法控制了,一旦形成依賴就是壞事了。”

據了解,一些APP采取的是回家作業(yè)功能免費使用、個性化輔導收費使用的商業(yè)模式,比如在線學習的各種課程就要付費購買。

某在線教育平臺創(chuàng)始人說,作業(yè)APP一般都是先引流,再掙錢,之所以瞄準回家作業(yè),是因為它是學校每天的硬性規(guī)定,用戶粘度高,從某種程度上講,讓老師和孩子形成依賴正是這類APP最愿意看到的。

上海交通大學慕課研究院院長助理余建波認為,凡事皆有利弊,學校無論使用電子產品還是應用軟件都要適當,建設信息化校園不能“一買了事”“一裝了事”,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科學合理地使用。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吳遵民說,各地在落實《實施方案》時要因地制宜地作出細化規(guī)定,比如建議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除不布置書面作業(yè)外,也不能布置嫁接在電子產品上的作業(yè)。

(原標題:不用電子產品,孩子做不了作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