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獨家/商報記者龍樓航天城“亮鏡” 視頻微直播贏得滿堂彩

商報記者龍樓航天城“亮鏡” 視頻微直播贏得滿堂彩

蔡麗娟 2016-11-5 7:44:53

▲商報全媒體采訪團記者張萌

商報訊 11月3日晚,長征五號從文昌航天發(fā)射基地順利發(fā)射,文昌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國際旅游島商報全媒體采訪團提前抵達發(fā)射基地觀測點,全過程直擊發(fā)射盛況,并以視頻、圖文方式,進行直播。這是商報全媒體記者首次實現(xiàn)記者出鏡,對現(xiàn)場進行直觀、全方位的報道。商報全媒體發(fā)出直播報道后,1個小時內點擊量就達到2.6萬,一時間好評如潮。

▲商報全媒體采訪團記者肖衛(wèi)香

輕裝上陣 視頻、音頻、圖片直擊“長五”問天

11月2日下午,商報3名文字記者、1名攝影記者抵達文城鎮(zhèn)。除攝影記者王棣帶著長焦相機,其他3名文字記者以手機為“武器”,輕裝上陣進行采訪直播。

當晚,4名記者顧不上休息,確定下榻的酒店后,便兵分兩路采訪市民游客,了解航天給文昌帶來的變化和民眾的期待。當晚采訪一直持續(xù)至21時,采訪過程中,商報記者以圖文、視頻記錄了文昌的航天氣質。

夜色中的孔廟,古色古香,附近的文東里,歸人漸增?;椟S的燈光下,樸實的文昌人懷揣著對火箭的歡迎和驚喜。文東路的左瓊麟已經(jīng)71歲,人至古稀,終于實現(xiàn)在自家院子里看火箭升空的夢。“火箭終于從電視里走到了生活中,我們感到很自豪。”這些給全媒體記者直播打下了基礎。

發(fā)射前商報全媒體采訪團在淇水灣等候,由于發(fā)射準確時間一直不確定,商報記者提前找好觀測點,與觀眾一起等待。到了淇水灣的沙灘上,商報全媒體采訪團便各自找地方練習直播。王棣同樣敬業(yè),一到現(xiàn)場就開始抓拍,生怕錯過一個小細節(jié)。

▲游客在等待長征五號火箭發(fā)射

首次出鏡 商報視頻直播獲2.6萬點擊量

“大家好,我是國際旅游島商報記者符雄助,我現(xiàn)在所在的位置是海南文昌淇水灣沙灘。在我身后,遠處的兩棟大樓就是火箭發(fā)射塔架,通過鏡頭大家可以看到……”對著手機鏡頭進行解說和錄制,但這不是自拍,這是商報全媒體記者出鏡進行視頻直播。

自2016年以來,商報全媒體先后試水圖文、視頻直播,在多次直播中取得較大的反響。但直擊“長五”發(fā)射,卻是商報全媒體記者首次出鏡。

11月3日下午4時許,文昌淇水灣沙灘上空烏云低垂,細雨斷斷續(xù)續(xù)飄飛,海風刮來陣陣寒意?,F(xiàn)場觀眾越來越多,商報記者打開手機調為自拍模式,開始出鏡。

傍晚6時后,火箭發(fā)射臺燈光亮起,張萌和王棣開始繃緊神經(jīng),迅速占據(jù)拍攝的好地段。“對出鏡視頻直播,我們還是首次嘗試,大家都在思考著如何應對視頻直播中的各種突發(fā)狀況。”回想起直播過程,符雄助記憶猶新。

分工合作是商報全媒體采訪團的鮮明特征之一。按照分工,火箭升空時,肖衛(wèi)香、王棣、張萌和符雄助四人分別負責現(xiàn)場文字、圖片、拍攝火箭發(fā)射的情況以及第一時間采訪現(xiàn)場觀眾的心聲。晚8時43分,長征五號點火,早已打開手機相機聚焦火箭發(fā)射塔架的張萌,立即開始拍攝視頻,并進行解說。“胖五”拖著長長的尾巴自發(fā)射塔架騰空而起,火光照亮夜空,刺破云層飛天而去,時長兩分鐘的小視頻完整地記錄了全過程。視頻上傳至商報全媒體直播平臺,僅僅過了1個小時,點擊量就達到2.6萬。

▲游客在等待期間購買長征五號火箭模型

好評如潮 商報直播真正實現(xiàn)“新、快、全”

商報記者新穎的直播方式、敬業(yè)的精神,受到在場觀眾和媒體同行的好評。來自吉林省的陳先生對商報全媒體記者的直播方式表示贊嘆:“我一直以為報紙只會做平面新聞,沒想到現(xiàn)在新聞媒體這么發(fā)達,報紙的記者也可以出鏡直播。”陳先生感慨,看了大半輩子報紙,沒想到紙媒的記者也能像電視臺記者一樣在現(xiàn)場直播。

“你們這是輕裝上陣啊,厲害!”文昌市民陳琳娜表示,現(xiàn)在看新聞越來越方便,播新聞的設備也越來越輕巧。

對于商報全媒體的直播方式,不少讀者提出期望:“這樣的直播方式很好,記者在現(xiàn)場以靈活的報道方式呈現(xiàn)新聞,也顯示了媒體記者的專業(yè)性。期待以后有更多的直播。”

觀看了商報全媒體發(fā)出的直播報道后,不少網(wǎng)友紛紛發(fā)來消息對商報直播表示肯定。有不少網(wǎng)友表示,希望直播前能通過更多渠道公布預告消息,以便關注直播內容。

記者感悟 升級轉變須持續(xù)不斷學習

“作為一個媒體新人,第一次參加這樣大型的直播報道,既緊張又激動。激動是因為這是一次絕佳的鍛煉機會,還能親眼目睹火箭發(fā)射。但更多的是緊張,因為從來都沒有做過直播。”商報全媒體記者符雄助略顯羞澀地說。“以前,我們商報記者更多地是用文字的形式把自己采訪時的所見所聞寫成文字,傳遞給讀者,而這次我們的任務不同,我們要將‘長五’發(fā)射時最直觀、最真實的畫面帶給大家,要讓大家通過視頻感受到現(xiàn)場的氣氛。”

“做出鏡直播,對我而言,面臨的第一個挑戰(zhàn)就是要克服旁人好奇的眼光大聲報道,這對于平時比較在意他人目光的我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zhàn)。但是想想報社的同事們都在等著我們傳回去的現(xiàn)場播報視頻,我咬咬牙鼓起勇氣開始直播。在直播過程中,幾乎每一個路過的人都會好奇地往我這邊瞄上一眼,然后笑著走開。一開始,我感覺臉上像是著了火一樣,燒得滾燙。但是當我將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播報內容上時,就完全忘記了他人的目光,一心一意地只想把新聞說給大家聽。”張萌感悟,在全媒體框架下,紙媒記者既是傳統(tǒng)意義的新聞記錄者,又要具有電視人的畫面感和新聞剪輯能力,真正完成這種升級轉變,就必須持續(xù)不斷地學習和自我升級。

直播花絮

堅持不上廁所。此次商報全媒體采訪團共4名記者直播“長征五號”發(fā)射,人員較少,4人各司其職。而火箭將在晚上6時至8時擇機發(fā)射,為全力投入工作,從下午開始,記者們便不再喝水。

海水漲潮充電寶“犧牲”。發(fā)射前,商報全媒體記者站在淇水灣離發(fā)射塔架最近的地方。夜幕降臨后,潮水漸漲,黑暗中一陣巨浪襲來,記者雙腿浸在海水中,符雄助放在腳邊沙灘上的手提袋被打濕,包里的三個充電寶“光榮殉職”。

“因為風大,沒固發(fā)型的我,被吹成了犀利哥。但我始終相信,通過一次次實戰(zhàn)演練,我們會更加堅強篤定從容,并以獨特的視角給觀眾帶來商報特色的視頻微直播。”符雄助說。

來源:蔡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