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星辰|載人航天背后都有哪些驚險時刻
戳圖看視頻
中國載人航天誕生于怎樣的時代風云中?航天之旅背后都有哪些驚險時刻?屬于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又是如何在太空中建立起來的呢?在4月24日第8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跟隨新華社記者張揚一起,回顧中國載人航天高光時刻。
2003年,在西北戈壁灘深處,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只身向太空進發(fā)。太空之旅的主人公們,也紛紛開始走向載人航天的舞臺中央。
飛天之旅中,他們都會經(jīng)歷哪些驚險時刻呢?
中國飛天第一人
2003年,世界航天界正當多事之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爆炸解體,聯(lián)盟1號飛船落點偏離計劃400多公里……航天之路,風險重重。
而2003年,也正是神舟五號發(fā)射的一年。
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升空。然而就在點火后不久,飛船產(chǎn)生了強烈共振,大約有6倍于自身重力的負荷,疊加8赫茲左右的低頻共振,作用在楊利偉身上。
當神舟五號返回地球時,楊利偉還面臨穿越黑障區(qū)這道關卡:通信中斷,整個飛船變成了一團大火球,窗外不斷有碎片劃過,右側(cè)的舷窗甚至還出現(xiàn)了裂紋……他心想:“這回看來是真的要光榮了。”
當神五艙門打開,見到開艙手李濤那一刻,楊利偉第一個念頭就是:可見著親人了!
“歡迎回到地球。”——這是李濤向他送去的第一聲問候。
邁出中國人在太空的第一步
作為神五的備份航天員,翟志剛在神舟七號任務中面臨新的挑戰(zhàn):出艙。然而,本該用手就能拉開的艙門,卻怎么用力都拉不動……
好不容易將艙門打開了,儀表卻顯示:軌道艙火災。儀表盤上頻頻閃爍的紅色,就像是給這次出艙任務亮起了紅燈。任務還要不要繼續(xù)?
“天宮”上的新挑戰(zhàn)
13年后,再次飛天的翟志剛又一次進行了出艙作業(yè)。他的身邊,是即將邁出中國女航天員太空第一步的王亞平。
在艙外爬行時,王亞平漂浮在太空中的身體,仿佛隨時可能飄向太空深處,而艙外航天服里的氣壓,也成為她每做一個動作所必須克服的阻力。
這一次,迎接航天員返回的,是神五開艙手李濤的徒弟蘇黎明。在打開艙門那一刻,他同樣熱情地喊出了一句話:“歡迎回家!”。
正是這一代代航天人的薪火相傳,才將飛天之路上的驚險化為了最小。
從神五的一人一天到神七的首次出艙
再到如今的長期駐留
每一場天地之旅
都是一曲勇氣的贊歌
(原標題:中國星辰|載人航天背后都有哪些驚險時刻)
【責任編輯:王井愛】
【內(nèi)容審核:張美兒】
24小時熱聞
相關閱讀/RELAT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