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響中國】豐富人民精神世界 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深刻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內涵:“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將豐富人民精神世界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把“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作為未來五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關鍵時期的主要目標任務之一。這充分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以人為本的獨特價值意蘊,確證了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對于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意義。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中,只有不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才能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不竭的人才支撐和精神動能。
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
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黨根據中國實際和時代要求做出的戰(zhàn)略選擇,是對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的正確解答。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明確要求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fā)展應協同并進。報告提到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時,提出“豐富人民精神世界”這一重要表述。“豐富人民精神世界”蘊含了中國式現代化致力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價值取向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簡言之,必須在推進物的現代化的同時促進人的現代化,不斷提升人民的綜合素養(yǎng)和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既是歷史主體、創(chuàng)造主體、實踐主體,也是價值主體、評判主體。現實的人,都是在一定社會關系之中并從事實踐活動的人。當下,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成就顯著,物質基礎殷實豐厚。這就要求我們要更加重視人的全面發(fā)展,尤其是人民精神世界的豐富和充盈,要關注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美好生活需要。在構建新發(fā)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當下,只有實現人的發(fā)展和人的現代化,依靠基數龐大而又高素質的國民,才能源源不斷地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精神動能。在這個意義上,豐富人民精神世界,促進人的現代化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同樣也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人民性的集中體現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人民至上是黨始終不渝的價值理念和根本立場。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從根本上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正是為了“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黨的二十大報告將“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中華民族凝聚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不斷增強”列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關鍵時期的主要目標任務之一,充分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人民立場和價值方向。
千古大事,關鍵在人。人民精神世界的狀態(tài)作為判斷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基本向度、衡量社會文明的重要尺度,關乎社會高質量發(fā)展和現代化強國的最終實現。人作為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和社會發(fā)展的主體力量,其發(fā)展離不開精神層面的提高,也必然包含物質富裕與精神富足,共同富裕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所以,豐富人民精神世界既是社會高質量發(fā)展的體現,又將從根本上影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能否實現。本質上講,中國式現代化是人的現代化,是物質生活與人的發(fā)展相協調的現代化,是高質量發(fā)展與創(chuàng)造高品質生活的有機統一。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始終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只有不斷朝著“個體”意義上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與“共同體”意義上的社會進步發(fā)力,才能為中國式現代化的社會樣態(tài)和歷史進程奠定堅實的精神基座。
為實現美好生活提供精神力量
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時刻不忘這個初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新時代“美好生活”成為了一種新的生活樣態(tài)和社會發(fā)展目標。中國式現代化作為一種歷史進程和傳統文明向現代文明的范式轉變,與美好生活的內在旨趣高度契合,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有機統一。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的提出就是立足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和生活樣態(tài)的轉變;另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的提出和推進又會在實踐層面促進“新時代美好生活”的構建,并對當下社會主要矛盾的化解起到關鍵性的引領作用。
人作為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生產主體和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既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要素和關鍵力量,也是“美好生活”的見證者、建構者和享用者。人的現代化既是社會發(fā)展進步的內在要求,也是社會發(fā)展的最終體現。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和社會樣態(tài)的躍遷,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對更充實、更豐富、更高質量的文化生活和文化供給更加期待和迫切。
新時代,黨領導人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要立足于現階段社會基礎和現實條件,重視發(fā)揮人的能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這就要求我們要注重“人的現代化”,注重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實現社會主體和社會樣態(tài)的兼容匹配和互促融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和開創(chuàng)美好生活的偉大進程中,只有全面提升人民的知識、道德、審美等精神要素和精神境界,激發(fā)人民的歷史自覺和歷史主動精神,豐富人民精神世界,才能更好地揚棄“物的依賴性”,完成向“人本身”的“復歸”,從而為中國式現代化和美好生活的實現提供寶貴精神資源和強大精神動力。
(原標題:【理響中國】豐富人民精神世界 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責任編輯:莊華敏】
【內容審核:張美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