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工程師捐獻遺體和眼角膜 10年間愛心資助11名困難學子
商報全媒體訊(椰網(wǎng)/海拔新聞記者 史若木)1958年出生的張志德,是黑龍江省哈爾濱人,生前是一名退休工程師。助人為樂的張志德,用點滴善舉詮釋“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的真諦,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溫暖。10年的時間里,張志德捐款近15萬元,幫助11名困難學子圓讀書夢,讓他們成人成才回報社會。2023年9月8日,張志德與世長辭,他捐獻的遺體和眼角膜,讓生命在奉獻中永續(xù)。
修建“愛心驛站” 資助困難學子圓夢
在來海南省三亞市定居之前,張志德住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外區(qū)崇儉街。退休后的他總是閑不住,這家棚頂漏了,那家地漏堵了,隔壁的火墻壞了,這些都是張志德上心的事,二話不說拿上工具義務幫忙修繕。
在街坊鄰居的印象里,一頭銀絲的張志德,總是用行動把樂于助人的精神傳遞給每一個人,讓點滴溫暖匯聚成流。
2010年,他征得街道辦的同意,在小區(qū)院外花費1萬多元搭建一個不足5平方米的小屋,屋子里放著各種維修工具,居民可以隨意借用。與此同時,張志德還義務為社區(qū)居民提供上門維修服務。在張志德的這間小屋里,行人會來這里避雨歇腳,環(huán)衛(wèi)工可以熱飯取暖,小朋友能在這等待家長……這里已然成了大家的暖心港灣。
2015年,張志德再次征得街道辦的同意,自費2萬元將5平方米的愛心小屋擴建成10平方米的“愛心驛站”,為更多的人提供幫助。
此外,張志德還十分關(guān)心困難學子,為他們點亮希望之光。2006年,張志德從新聞中獲悉一位來自青海的困難大學生需要幫助,他便立即聯(lián)系到該學生所在的學校,給該學生500元生活費,又為其買了新衣服,還在學生飯卡里存了1000塊錢。此后,張志德在10年間捐款近15萬元,資助了11名困難學子,幫助他們逐夢追光。“知識可以改變命運,我相信這些孩子們的困難只是暫時的,拉他們一把,多給他們一些機會,他們會有一個不一樣的未來!”張志德說,只要自己還在世,他會一直資助困難孩子讀書。
遺體捐獻 奉獻生命的光和熱
幾年前,張志德與老伴姜女士來到三亞定居,享受夏日的陽光與旖旎的濱海風光。他常說能幫助別人,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事,自己沒有子女,牽絆少,希望在死后將器官捐獻給需要幫助的人,同時將遺體捐獻給醫(yī)學院做醫(yī)學研究。
2019年6月13日,張志德在三亞市紅十字會辦理了人體器官、眼角膜遺體捐獻登記。
9月8日上午9時18分,張志德因病逝世,其親屬遵照他生前意愿,在紅十字會捐獻協(xié)調(diào)員的見證下,將他的眼角膜和遺體捐獻,他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得到“延續(xù)”:眼角膜幫助海南兩名眼盲患者重見光明;遺體捐獻至海南醫(yī)學院,成為一名“大體老師”,助力醫(yī)學事業(yè)發(fā)展。
“健康時,你努力做有益于社會和親友的事,生病后,你依然想著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一切都按你的遺愿……”張志德的愛人姜女士忍著對丈夫的心疼和思念,寫下對丈夫的悼文:“感恩30年婚姻中你給我的一切,為此,我點上一盞心燈,照亮你通往天堂的路,祈禱天堂沒有病痛,一路走好。”
聽聞張志德離世,其大學同班同學紛紛為其悼念:“你為人善良、謙和,有著一種上進努力、積極拓展的精神,你的離世令人悲痛!”據(jù)其大學同學劍飛回憶,張志德是班級的老大哥,他待人誠懇、樂于助人、注重感情、奉獻公益,是大家學習的榜樣。“我們失去了一位好兄長、好摯友,愿志德兄一路走好!迎接你的會是鮮花盛開、彩霞滿天!”
【責任編輯:陳顯璋】
【內(nèi)容審核:孫令衛(wèi)】
版權(quán)聲明:國際旅游島商報全媒體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版權(quán)作品,歡迎轉(zhuǎn)發(fā),但非經(jīng)本報書面授權(quán)同意,嚴禁包括但不限于轉(zhuǎn)載或改編、引用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