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兒童節(jié),傾聽特殊兒童的“六一”心愿→
戳圖看視頻
商報全媒體訊(椰網(wǎng)/海拔新聞記者 許文玉 李應鑫 攝影報道)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地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即將到來,5月30日,國際旅游島商報記者探訪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學校,傾聽特殊兒童的“六一”心愿,了解特殊學校老師對特殊學生的教育理念。
“六一”兒童節(jié) 說出你的心愿
當天上午,記者來到海南(??冢┨厥饨逃龑W校,校園內(nèi)充斥著歡聲笑語,教室內(nèi),環(huán)境布置得溫馨又充滿童趣。在這里,我們傾聽到了特殊學生的“六一”心愿:
啟明部六年級
羅佳歡:“六一”兒童節(jié)我想和家人一起去游樂場玩。
曾梓萱:“六一”兒童節(jié),我想和家人一起去北京看天安門。
李宗儀:我的“六一”心愿是能有一個陽光聽書郎(類似聽書機)因為我想聽到更多好聽的音樂。
廖寧波:我的“六一”心愿是能有一個錄音筆,因為我是合唱隊的一員,合唱需要用到錄音筆。
鄭德亨:能和同學一起玩就是我的“六一”心愿,因為開心最重要。
啟聰部三年(一)班
吳雨君:“六一”兒童節(jié)我想去游樂園玩海盜船。
王文藝:“六一”兒童節(jié),我想去游泳池游泳,因為游泳真好玩。
王仁毓:“六一”兒童節(jié)我想去游泳,因為太熱啦,我還想早上的時候參加游園,下午去看電影。
胡勇祥:“六一”兒童節(jié)我想去爬山,到山頂上看風景。
李衍霖:“六一”兒童節(jié)我想去鍛煉,有單杠,俯臥撐。
符瑩瑩:“六一”兒童節(jié)我想去游樂園玩過山車。
黃啟海:“六一”兒童節(jié)我想去看電影,因為我喜歡看電影。
啟智部六年(一)班
劉穎:“六一”兒童節(jié),我想要得到一個新的筆盒。
以生為本 耐心期待
“教育就像播種,是一場需要耐心和期待的旅程,在這期間,需要用愛與智慧去澆灌,靜待花開。”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學校啟智部六(一)班班主任林慧自2019年畢業(yè)后就從事特殊教育工作,至今已有五年時間。
林慧
“接手這個班(啟智六(2)班)的時候,學生們是2年級,到現(xiàn)在六年級了,學生們從稚嫩到現(xiàn)在漸漸懂事,他們的變化可以從學習態(tài)度、班級紀律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交流體現(xiàn)出來。”林老師告訴記者,接手該班級后,自己也曾遇到過不少困難,但最后在不斷反思與向前輩的學習中解決了這些問題。
“我一直以來都秉承著:‘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因為我認為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上思考問題,教師的工作是教書育人,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更要教學生怎么做人。”林老師告訴記者,對待特殊學生,她要求自己在班級中營造良好的班風和學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同時利用好每天下午的放學時間,加強家校溝通,這樣才能讓特殊孩子更好地成長。“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長流水,在課余時間,我也將努力學習專業(yè)知識,提升專業(yè)能力,希望在未來,為特殊教育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林老師說道。
堅定教育理念 支持特殊生命成長
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學校啟明部六年級班主任吳海媛從事特殊教育已經(jīng)二十年,這期間,見證過不少學生從不適應到適應;從自卑到自信;從不敢、不善與人交流到愿意、喜歡與人交流……
吳海媛
據(jù)了解,該校有:智障、聽障、視障三類殘疾學生,對于不同類型學生,老師們以專業(yè)的教育方式、方法進行對應的教育教學,如:團體式、小組式、個別化教學,呈現(xiàn)分層教學,針對性強,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啟明部的孩子,視力上存在缺陷,有的孩子全盲,有的是弱視,在教學上以盲文為主,但對于有些弱視的學生還是根據(jù)其基本情況,為了發(fā)揮他們的余視力,教師會選擇幫扶學習明文。此外,相較起健全學生的學習,視障學生學習的側重點還會有一些不同,增加了一些生活和職業(yè)技能的培訓。”
吳老師告訴記者,“個別學生剛入學時,哭著不愿意離開父母住校讀書,但在學校和諧的氛圍、老師愛心、耐心的關注和同學們熱心的幫助下,這些孩子慢慢地適應了住校的學習和生活,并逐漸學會自理。一些能力弱的孩子也在家校共育下學會自理,甚至還學會煮飯、煮水、煮面條,能力好的學生還學會一些簡單的糕點制作、按摩,甚至有一些孩子可以獨自出門,走進大學校園,繼續(xù)深造。”
“作為一名特殊教育的老師,要有愛心和耐心,堅定我們的教育理念,堅持我們的專業(yè)理念,支持每一個特殊生命的成長。”吳老師說道。
積極溝通 用心守護
“以愛為帆,認真了解特殊學生的人格行為特點讓學生相信老師,并讓學生學會自尊、自愛;跟學生積極溝通,架起真誠互信的橋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踐行賞識教育,用心引領孩子的成長。”海南(??冢┨厥饨逃龑W校啟聰部三年級班主任李玲巧老師(注:三年級僅一個班)告訴記者,自己從事特殊教育已經(jīng)二十多年,在她眼里,特殊孩子與普通孩子沒有太大的區(qū)別。“他們一樣有著對知識的渴望和對生活的熱愛,盡管面臨著溝通的障礙,但那眼中的光芒從未黯淡。”
李玲巧
據(jù)了解,現(xiàn)在的三年級是李老師從一年級開始帶到現(xiàn)今,三年時間,李老師見證了孩子們語言交流、知識學習、生活技能和結交朋友的改變。“這些孩子上學前后變化較大,上學前,可能因為自身障礙,在交流、認知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并且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途徑相對較少,就沒法跟正常的孩子一樣在學前就能有很好的認知。他們上學前,差不多還是一張白紙,孩子們上學后變化較多,體現(xiàn)在:語言交流。上學后,孩子們通過學習手語、文字等溝通方式,能更好地與他人交流、學習知識,能接觸到更廣泛的學科知識,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思維能力和生活技能。因為我們學校是寄宿類的學校,學生來了之后獨立自主的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和鍛煉,在學校里孩子們能結交新朋友,擴展社交圈,心理上也會更加積極樂觀。”
從事特殊教育二十多年,李老師的教育方法也在不斷調(diào)整和學習。她表示特殊教育的過程可能不會一帆風順,需要不斷地調(diào)整方法、重復引導,而每一次的堅持都可能帶來新的突破。因為教育特殊孩子不僅僅是要教會他們知識和技能,更是要讓他們擁有自信、勇氣和對未來的希望。“特殊教育是一項充滿愛與挑戰(zhàn)的事業(yè),每一個特殊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世界等待我們?nèi)ヌ剿鳌W鳛槔蠋?,我們要努力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給予他們足夠的信任和尊重。他們或許在某些方面存在障礙,但看到他們一點點的進步和成長,哪怕只是一個新的手語動作的掌握,或是一個溫暖的笑容,都讓我感到無比欣慰和滿足。”
同時李老師呼吁:特殊教育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支持,僅僅依靠學校和老師是遠遠不夠的,家庭、社會環(huán)境等都對特殊孩子的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希望社會更多人加入我們,共同努力,為特殊孩子創(chuàng)造更加友好、包容的環(huán)境。
【責任編輯:趙康麗】
【內(nèi)容審核:楊顏應】
版權聲明:國際旅游島商報全媒體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版權作品,歡迎轉發(fā),但非經(jīng)本報書面授權同意,嚴禁包括但不限于轉載或改編、引用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