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價八千萬實值四百余萬!“中國賭石第一案”一審宣判

央視網(wǎng)綜合 2025-03-21 14:22:54

“一刀窮,一刀富,一刀披抹布”

說的不是武俠小說里的江湖

而是翡翠的原石生意

這是一種特有的交易方式

由于原石料在未切割時

買家無法僅憑外觀來判斷石料的優(yōu)劣

里面的玉石品質(zhì)如何

只有購買后切開才能見分曉

這種投資風險極高

因此也被稱為“賭石”

由于翡翠玉石價值高

“賭石”交易涉及金額較大

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這個“暴利”行業(yè)

小到直播間里售價千元的“福利原石”

大到交易市場上賣出千萬價格的大料

背后都隱藏著極高的風險

1.八千萬變四百萬

“中國賭石第一案”一審宣判

2019年4月24日,云南玉石商人張有省在中間人張曉林和陶德軍的促成下,將一塊標價為8千萬元的翡翠賭石賣給河北省一知名鋼鐵企業(yè)董事長馬某波。然而,這塊翡翠賭石切開后,經(jīng)估價認定價值不超過436.97萬元,業(yè)內(nèi)稱“切垮”(指切開后的翡翠原石價值遠低于預期)。

馬某波聯(lián)系張有省等人,提出愿出高價再購入一塊高檔賭石,張有省、張曉林隨即再次前往緬甸收購賭石,與馬某波交易。

張有省等人把第二塊賭石送到馬某波公司后,馬某波以第一塊賭石“切垮”,質(zhì)疑張有省他們虛構賭石產(chǎn)地,要求他們退還第一塊賭石款項,并扣下了第二塊賭石,隨后把張有省等人趕出了公司。

雙方協(xié)商無果后,馬某波向警方報案。2019年12月,河北省霸州市公安局以涉嫌詐騙罪,將張有省拘留。2020年,張曉林、陶德軍也以相同罪名被刑事拘捕。

2020年10月,河北省霸州市人民檢察院將張有省等人訴至霸州市人民法院。起訴書稱,張有省、張曉林和陶德軍在馬某波公司內(nèi),將一塊翡翠玉石產(chǎn)地虛構為緬甸木那坑口,騙取馬某波信任后以8千萬元賣給馬某波。經(jīng)檢測,該玉石實際產(chǎn)地為危地馬拉,市場價值不高于人民幣436.97萬元。檢方認為,被告人張有省、張曉林、陶德軍伙同他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隱瞞真相,騙取他人財物,數(shù)額特別巨大,應當以詐騙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該案曾分別在2021年、2022年一審兩次開庭。3月17日,張有省的辯護律師劉洪明告訴記者,先前的兩次庭審,檢方先后委托了不同的鑒定機構出具關于涉案賭石產(chǎn)地的鑒定意見書。第二次開庭階段,偵查機關委托陜西某鑒定中心,重新出具一份司法鑒定意見。該意見認為“涉案賭石產(chǎn)地傾向危地馬拉”。

檢察院認為新補充的鑒定意見支持“張有省等人虛構翡翠玉石產(chǎn)地”這一指控,認為張有省等人的詐騙罪名成立。劉洪明告訴記者,對于該鑒定意見,被告方認為鑒定人不具備鑒定賭石產(chǎn)地的能力,且送檢樣品無法排除被污染的可能性,不認可該鑒定意見。

法院認為,被告人張有省伙同張曉林采用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式,騙取被害人馬某波的信任后向其銷售產(chǎn)地不符的翡翠原石,數(shù)額特別巨大,二被告人之行為均已構成詐騙罪。公訴機關指控的罪名成立。

判決書顯示,被告人張有省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五十萬元。被告人張曉林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二十萬元。被告人陶德軍無罪。

3月17日,被告人張有省的辯護律師劉洪明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據(jù)他了解,對于一審判決,張有省和張曉林準備提起上訴。

云南邊境“賭石”傳統(tǒng)歷史悠久,但在裁判文書網(wǎng)公開的判決書中,此前并無“切垮”后買家舉報賣家詐騙的情形,故該案被稱為“中國賭石第一案”。

2.直播間里賣原石

數(shù)百名觀眾全是“托兒”

時下,“賭石”被一些不法分子搬進了網(wǎng)絡直播間,有了各種形式的演變,套路更是層出不窮,有人通過染色偽造玉石品質(zhì)等手段,組織水軍當“托兒”,利用直播“賭石”實施詐騙。

2024年3月中旬,湖南懷化的李女士來到派出所報案,聲稱自己在四個直播間中購買了十多萬元的玉石,而賣家卻突然消失了,李女士懷疑自己可能被騙了。

據(jù)李女士介紹,自己在手機上觀看“賭石”直播,主播強調(diào),當天購買的原石,第二天就能有商家來收購,“有一個人投資12萬就賺了100多萬。”還有成百上千的觀眾在直播間里熱鬧地討論著,為了控制購買人數(shù),主播還會通過“搖號”來決定哪個觀眾擁有購買資格。

起初,李女士對這樣高回報的生意有些懷疑,“我問過他們?yōu)槭裁从绣X不自己掙,他們說自己掙的是那10%的代購費,‘借雞下蛋’。”在主播的話術和直播間氛圍的烘托下,李女士決定參與試試。

購買原石后,主播會現(xiàn)場切割給購買者看。頭兩次參與,李女士真的小賺了一筆。第三次,她決定增加投入,沒想到這次卻“切垮”了,原石一文不值,先前回購的人也沒了消息。投資變成一文不值的石頭,李女士提出想要拿回這塊原石,對方卻各種推脫,李女士這才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了。

接到報警后,懷化警方成立專案組,對李女士被騙資金走向以及聊天信息進行了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這些“賭石”直播間的詐騙套路大致分為以下3步:

首先在各大短視頻平臺發(fā)布一些所謂“玉石鑒定教學”的宣傳視頻,然后將有意向的人引流至第三方平臺的直播間;第二步,主播通過各種話術進行誘導,直播間里大量網(wǎng)絡水軍進行氣氛烘托;第三步,誘導參與“賭石”,通過二維碼或銀行卡轉(zhuǎn)賬等方式完成交易。

據(jù)警方介紹,直播間里的專家、收購人以及搶購原石的“競爭者”,都是詐騙團伙安排的演員,所謂的翡翠原石,也是經(jīng)過偽裝的普通石頭,切割的過程和結果也是提前設定好的。

2024年3月28日,懷化警方與瑞麗警方配合,搗毀了兩個詐騙窩點,共抓獲犯罪嫌疑人37人,查獲假“原石”200多公斤。據(jù)初步統(tǒng)計,在短短4個月的時間里,該詐騙團伙共實施詐騙100多起,在湖南、廣東等多地有上百人被騙,初步查明涉案金額高達1000萬元。

警方提醒,玉石買賣對專業(yè)性要求很強,沒有相關鑒別經(jīng)驗的消費者購買時一定要謹慎,謹防上當受騙或陷入不必要的經(jīng)濟糾紛。

3.賣家未承諾、買家知風險

這種情況“切垮”不退

“賭石”有風險,難不成網(wǎng)上所有關于翡翠原石的直播都是詐騙嗎?其實也不一定,來看廣州市白云區(qū)人民法院公布的一起案例↓

2024年4月,莫女士在某寶網(wǎng)站上的一家珠寶店鋪直播間購買了一件翡翠原石產(chǎn)品,該店鋪稱當場切開,如果價格高于購買價,直播間現(xiàn)場高價回收。直播期間,莫女士一共下單7次,共支付了54700元。

付款后,該店鋪工作人員通過微信,將原石拍照發(fā)給莫女士并反復說明“一旦切開或開窗,無論‘漲’‘垮’皆不能以任何理由退款。”在對方反復提示風險后,莫女士回復:“確認切割”。

遺憾的是,莫女士所購買的原石切開后全都是沒有價值的石頭,該店鋪直播間并未回收并將全部石頭寄回給莫女士,并讓她放平心態(tài)。

莫女士無法接受這一結果,申請退款54700元,經(jīng)過多次協(xié)商溝通,雙方達成一致意見,該店鋪退款35000元并已支付完畢。

莫女士認為,該店鋪未盡到風險告知義務,在直播間夸大原石價值,誘導觀眾參與,屬于欺詐行為,故將店家訴至法院,要求該店鋪退還剩余款項19700元。

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根據(jù)涉案證據(jù)可知,莫女士與該店鋪之間的行為符合射幸合同的特征,即當事人之間訂立的、包含不確定給付內(nèi)容的風險性協(xié)議。

本案中,該店鋪每次交易均進行了相應的風險提示,莫女士付款后明確表示同意對原石進行切割,可見莫女士已經(jīng)自愿承擔相應的風險,接受了此交易模式。

現(xiàn)未有證據(jù)證實該店鋪有對原石品質(zhì)作出保證或承諾,故不足以認定該店鋪存在欺詐行為;且從雙方溝通退款事宜可知,雙方已就退款35000元達成一致意見,莫女士亦已收到退款35000元。綜上,莫女士現(xiàn)要求該店鋪退還剩余款項于法無據(jù),法院不予支持。

法官提醒,“賭石”是一種射幸行為,其行為結果具有不確定性。按照交易慣例,達成交易合意后,翡翠原石的漲跌風險由消費者自擔,除非存在調(diào)包、假冒或其他欺詐情形。

而直播間的“云賭石”由于無法直接感受原石性狀,消費者會承擔更高的風險。因此,經(jīng)營者在直播間對于原石品相、窗口等的展示和描述,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選擇。

法官表示,在進行翡翠原石等特殊商品的大額交易時,要提高風險防范意識,盡到比一般購物更高的注意義務,可通過錄制屏幕的方式保留直播間商品介紹視頻,要在充分了解商品信息的前提下,謹慎理性購買。

經(jīng)營者也應自覺誠信經(jīng)營,全面、真實、準確、及時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務信息,提示交易風險,告知交易規(guī)則,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原標題:標價八千萬實值四百余萬!“中國賭石第一案”一審宣判)

【責任編輯:劉如英】

【內(nèi)容審核:符 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