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90后“朝陽”在守護“夕陽”
養(yǎng)老照護團隊年輕人帶老年人開展活動。受訪者供圖
戳圖看視頻
1992年出生的徐亞欣在養(yǎng)老行業(yè)工作5年了。在她剛?cè)肼殨r,曾被這樣質(zhì)疑——“你在家連掃帚都不知道放在哪兒,能去服務老人?”“讀了這么多年書,就去給老人穿衣喂飯?”因此,矛盾感一直沖擊她的內(nèi)心,她“質(zhì)問”自己:為何選擇這一行?
這并不奇怪,如今的90后多是獨生子女,被父母寵著長大,連自己都照顧不好,怎么伺候人!
一年后,徐亞欣主持了一場家屬開放日活動,這為她的職業(yè)生涯帶來轉(zhuǎn)機——團隊年輕同事現(xiàn)場讀出記錄服務老人點滴的手寫信,那些故事打動了長者和家屬,也讓徐亞欣銘記至今。
“每天早上8點交班,一位爺爺總是坐在一樓看報紙,然后和我打招呼,已經(jīng)形成一種默契。”“老人房間馬桶堵住了,我也是愛美的小姑娘,但我得跪在馬桶邊上慢慢清理。”“有位老人突然病發(fā),我們陪著老人去醫(yī)院,老人家屬都沒有趕到現(xiàn)場,我們已經(jīng)把所有事情安排妥當。”“我這幾天的任務是幫老人追溯被詐騙電話騙走的退休金。”……
在位于安徽合肥的中鐵佰和佰樂康養(yǎng)社區(qū),和徐亞欣一樣,一群護理學、康復學、社會工作、養(yǎng)老服務等專業(yè)的90后組成養(yǎng)老照護團隊,講述“朝陽”守護“夕陽”的溫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5年過去,徐亞欣組織大大小小活動上百場。這位社會工作專業(yè)的碩士研究生至今記得一個暖心故事。
一位王姓爺爺喜歡找人聊天,他有次來到養(yǎng)老服務臺,看到徐亞欣在電腦前忙碌,便生氣道:“你們是服務人員,是要陪伴我們的,天天對著電腦干嗎?”當時的徐亞欣懷孕6個月,還兼顧團支部及材料工作。
“爺爺?shù)某庳熥屛椅?,但換位思考,他肯定極度需要陪伴。”她便決定每天下午專門抽出一小時陪王爺爺聊天。關于老人女兒的話題,她聽了上百遍,每次依舊熱情回應。
王爺爺在徐亞欣的陪伴下情緒愈加穩(wěn)定。徐亞欣休產(chǎn)假回家前一天,王爺爺特地寫了一幅書法“大展宏圖”贈送給她未出生的寶寶。那天,老人拄著拐杖站在門口揮手相送,幾次忍住離別的眼淚。
那一刻,她想起自己曾鼓勵過老人:“爺爺您的字寫得很好看,我們都仰望您的書法情懷。”
這些年輕人還曾面對家屬的不理解。有一位老人記性很差,護理員給老人喂完藥,家屬打電話向老人核實時,總是得到“沒有吃飯也沒有吃藥”的回答。
徐亞欣等人只得一邊錄視頻,一邊和家屬溝通交流。
一位罹患認知障礙的奶奶剛住進來時,連自己女兒都不認識,家屬也不放心,每天下班都要開車來看一眼。小伙伴們從喂饅頭、做鍛煉等小事做起,和老人溝通。一次,奶奶終于喊出女兒名字,大伙都很激動,家屬也放下了心。
“我們小年輕內(nèi)心強大,老人或家屬對我們發(fā)脾氣,我們就哭一場、抱一抱,第二天又活力滿滿,激情不會磨滅。”這是團隊年輕人的共同想法。
讓老人吃好住好還要“玩好”
“團隊成員這么年輕,自己本身都是‘小孩’,能不能管理和服務好老人?”團隊運營部負責人楊冬銳曾在醫(yī)院工作,來到養(yǎng)老行業(yè)后,一些新住進來的老人及家屬經(jīng)常問她這些問題。
她說,傳統(tǒng)觀念中,子女希望老人在機構(gòu)吃好住好,生活上有保障。但年輕人有不一樣的“玩法”,他們還會嘗試滿足老人情感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費盡心思策劃活動。
有老人愛好太極拳,團隊就引導他成為“授課老師”,定期開展太極教學。團隊還以家庭為單位策劃華服游園活動?;顒舆€在籌備設計中,有的爺爺奶奶聽到消息,就將自己珍藏多年的旗袍和唐裝拿了出來。年輕人還帶老人玩手勢舞、拍抖音視頻,和爺爺奶奶“無障礙溝通”。
今年“母親節(jié)”,團隊組織了一場插花活動,一位爺爺全程陪著老伴插花,二人突然深情對望了一眼,楊冬銳將這個瞬間抓拍,發(fā)給了老人的子女,對方直呼“太溫馨、很感動”。“我們同事間常討論,以后要像爺爺奶奶一樣,經(jīng)營一份相濡以沫的感情,而不是快餐式的戀愛。”
“和老人相處時,只要足夠真誠,他能夠感受到你的用心。”這些年,楊冬銳愈發(fā)體會到“真誠至上”這4個字的分量。她也從老人的生活閱歷中感受到精神層面的收獲,比如對待每件事情的認真。
一位96歲的老爺爺曾參與過淮河治理工程,入住機構(gòu)以后,他從來沒有將自己當成被服務的群體,總會想辦法為活動貢獻策劃,他老伴曾有當老年模特的經(jīng)驗。在一場楊冬銳等人策劃的老年模特活動前夕,從主持詞、策劃再到活動站位、走向,老爺爺整整寫了一疊方案手稿和圖畫,他還盡心盡責幫大家排練、走位。
關于為何選擇養(yǎng)老行業(yè)的問題,徐亞欣等年輕人也漸漸有了答案:大家喜歡看到老人在活動中的歡聲笑語,也自豪于能妥善處理老人的各種問題。
直面生命“最后一環(huán)” 對人生有了不一樣的思考
徐亞欣還有了另一層收獲。“網(wǎng)上有個段子,說年輕人把最好的脾氣給了工作,把最差的脾氣帶回了家。自打干了養(yǎng)老工作,我們對家人更平和、溫馨。平時看到養(yǎng)老院老人突發(fā)疾病,心里會‘咯噔’一下,回家時,第一件事就是當面問候長輩身體狀況。”
“做這份工作,有時覺得虧欠家人。疫情期間,我們回不去,只能每天遠程視頻看家人。”1993年出生的護士長李莉在園區(qū)做護理員工作,她是一位軍嫂,還是一位一歲多孩子的媽媽。
今年4月20日,護理院收住一位情況危急的失能老人,攜帶十二指腸營養(yǎng)管、尿管,精神面貌差,患有諸多疾病。李莉與護理部主任商議后按照多學科小組制定的計劃進行照護。當日下午,李莉接到婆婆打來的緊急電話,告知其孩子身體不適、嘔吐腹瀉,她只能在網(wǎng)上幫助掛號,繼續(xù)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
孩子輸液的3天里,她留在園區(qū)照護老人,每天兩小時鼻飼營養(yǎng)液、糊餐、蘋果汁、牛奶等營養(yǎng),兩小時翻一次身,兩次尿管護理及口腔護理……李莉還會用小音箱放在床邊播放老人喜愛的歌曲。后來在康復師等人精心照料下,老人5個月后能坐上輪椅。
“這里很多老人在生命之環(huán)走到了最后一步,需要更多幫助。我們也會遇到難以接受的事實。比如,前一天查房時,還和爺爺奶奶做康復游戲、量血壓,第二天,老人就沒了。”李莉記得,曾有一位老爺爺,自己下午剛給他拍了照片,有說有笑,但老人晚上突然不舒服,做了心電圖后立即搶救,凌晨就去世了。
“年輕人必須要珍惜當下,敬畏生命。”那天,李莉默默告訴自己。
長時間在適老化的環(huán)境里工作,李莉潛意識里時刻為老人考慮問題。在商場坐電梯時,她會不自覺地想到:“這里電梯速度偏快,老人乘坐時會不會不舒服?”
“團隊年輕人學習應變能力強,帶來養(yǎng)老新見解,他們?yōu)楹文艹料滦膱猿譃槔先朔?”養(yǎng)老團隊所在事業(yè)部的黨支部書記方梅觀察得出,年輕人從養(yǎng)老事業(yè)中收獲別樣體驗。一方面,他們領悟到,年輕人的幸福生活源自老年人的奮斗,養(yǎng)老行業(yè)是用另一種形式來回報長輩。另一方面,社會上一些年輕人內(nèi)心存在不平、悲憤等情緒,在養(yǎng)老行業(yè)直面衰老、接觸死亡、感悟生命無常,能讓年輕人內(nèi)心變得更平靜。
(原標題:這群90后“朝陽”在守護“夕陽”)
【責任編輯:莊華敏】
【內(nèi)容審核:林思冰】
相關閱讀/RELAT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