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醒,7月份需要提防這些疾病→

海拔新聞 2024-07-02 07:49:59

商報全媒體訊(椰網/海拔新聞記者 孫鑫)近日,海口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fā)布7月份疾病提防提醒及預防措施,提醒廣大市民提防以下十類疾病。

一、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鮑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極強,潛伏期平均7至14天。從潛伏期開始至發(fā)病后6周均有傳染性,尤以潛伏期末至發(fā)病后2至3周內傳染性最強。百日咳感染者是主要傳染源,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如感染者咳嗽、打噴嚏等將細菌播散到空氣中,易感者吸入帶菌的飛沫而被感染,未接種疫苗的嬰幼兒發(fā)病風險高。

典型的臨床表現(xiàn)以發(fā)作性痙攣性咳嗽、咳嗽末伴高音調雞鳴樣哮吼聲為特征,病程可持續(xù)2至3個月,可分為卡他期、痙咳期和恢復期。并發(fā)癥往往是百日咳危及患兒生命的原因,包括支氣管肺炎繼發(fā)其他病原菌感染、肺不張、肺氣腫及皮下氣腫、百日咳腦病等。

預防措施:

1.預防接種。接種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是預防百日咳最經濟、有效的手段。兒童應在3月齡、4月齡、5月齡和18月齡分別接種1劑百白破疫苗,也可接種相應的非免疫規(guī)劃疫苗進行替代。

2.做好個人防護。保持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勤洗手,室內環(huán)境要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進出人群密集的場所要注意佩戴口罩。對于使用有效抗菌藥物治療的百日咳病例,自我隔離期限為臨床診斷后至有效抗菌藥物治療5天;對于未及時進行有效抗菌藥物治療的病例,自我隔離期限為發(fā)病后21天。如成人出現(xiàn)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癥狀,近距離接觸照護嬰幼兒時應科學佩戴口罩,加強手衛(wèi)生,降低嬰幼兒的感染風險。

二、登革熱

登革熱是登革病毒通過伊蚊(俗稱花斑蚊)傳播的急性傳染病,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熱、皮疹、“三紅”(臉紅、眼紅和軀干四肢紅疹)、“三痛”(頭痛、眼眶痛、肌肉關節(jié)痛)等,極少數(shù)可發(fā)展成重癥登革熱并導致死亡。

預防措施:

1.家里安裝紗門紗窗、睡覺時掛蚊帳、戶外活動盡量穿淺色長衣長褲,裸露的皮膚應噴涂驅蚊劑;

2.用殺蟲劑、蚊香、電蚊拍等消滅成蚊;

3.翻盆倒罐清理積水,花瓶、水缸等容器要定期換水、加蓋,防止幼蚊孳生。前往南美洲、東南亞、南亞等國家和地區(qū)返回后,如出現(xiàn)發(fā)熱、皮疹、關節(jié)疼痛等癥狀,應及時去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并告知醫(yī)生外出旅游史。

三、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經過飛沫(例如:咳嗽、打噴嚏等)途徑傳播,或直接接觸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傳播,以6個月至5歲兒童發(fā)病率最高。

首先表現(xiàn)為發(fā)熱、咳嗽、流涕、眼結膜充血等。在發(fā)熱3至4天后出現(xiàn)皮疹,先從耳后及發(fā)際開始,第1天遍布面部和頸部,第2天到達軀干和四肢近端,第3天多手腳心也會出現(xiàn),表現(xiàn)為斑丘疹。之后皮疹逐漸消退,依出疹的先后順序開始消退,留淺褐色色素斑及糠皮樣脫屑,無并發(fā)癥的1至2周消退。

預防措施:

1.麻疹是疫苗可預防性疾病,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目前滿8月齡和18月齡的孩子各接種1劑含麻疹成分的疫苗,兒童應及時完成預防接種。

2.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風、勤曬衣被、勤鍛煉身體、多喝水。

3.在麻疹流行期間,盡量減少到人員擁擠的公共場所。

4.若有發(fā)熱或出現(xiàn)上呼吸道癥狀時,一旦發(fā)現(xiàn)得了麻疹或者疑似患了麻疹,應及時到醫(yī)院就診,有利于早期診治。

5.因為麻疹傳染性很強,一定要隔離至出疹后5天,若并發(fā)肺炎則應延長隔離期至出疹后14天。

四、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稱“痄腮”“流腮”,是兒童和青少年中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多見于6至14歲的兒童和青少年,亦可見于成人,好發(fā)于冬、春季,是嚴重危害兒童身體健康的重點疾病之一。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該病毒主要侵犯腮腺,也可侵犯神經系統(tǒng)、肝、腎、心臟、關節(jié)等幾乎所有的器官。除腮腺腫痛外,還可以引起腦膜炎、睪丸炎、胰腺炎、卵巢炎等癥狀。

傳播途徑:

1.有早期傳播途徑主要是患者噴嚏、咳嗽飛沫攜帶的病毒,通過呼吸道傳播。被帶病毒的唾沫污染的食物、餐具、衣服亦可成為傳染源。

2.孕婦感染本病可通過胎盤傳染胎兒,而導致胎兒畸形或死亡,流產發(fā)生率也增加。

3.暴發(fā)的重點場所有學校、托兒所、幼兒園等兒童集中的地方易暴發(fā)流行。

預防措施:

1.首先是傳染源的管理,早期發(fā)現(xiàn)患者,早期進行隔離,隔離期一般認為從發(fā)病至腮腫完全消退,病程至少達9天后才能上學,如癥狀較重或出現(xiàn)其他并發(fā)癥,按實際治療情況延長隔離。由于腮腺炎病毒對外界的各種物理因素抵抗力較低,故不需終未消毒,但被患者污染的飲、食具仍需煮沸消毒上或日光下暴曬。

2.接種疫苗,既往未患該病或未接種相應疫苗的兒童,應及時接種含腮腺炎成分疫苗。

3.孕婦應避免與腮腺炎病人接觸,在腮腺炎流行季節(jié)應注意隔離。如孕婦在臨產期或圍產期患腮腺炎,嬰兒應隔離,并停止哺乳。

4.開展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和干預,利用各種方式廣泛宣傳普及腮腺炎防治知識,提高群眾衛(wèi)生保健意識,加強居民的防范能力。

五、風疹

風疹是兒童常見的一種由風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經飛沫(例如:咳嗽、談話或噴嚏)等途徑傳播,以及經胎盤傳給胎兒,多見于1至5歲兒童。主要表現(xiàn)為頭痛、低燒等。1至2天內開始出疹,大部分是散在淺紅色斑丘疹,分布均勻,耳后、枕后及頸部淋巴結腫大。通常24小時全身疹子出齊,2至5天疹退,不留色素沉著。

預防措施:

1.接種疫苗,是預防風疹最有效的措施。目前滿8月齡和18月齡的孩子各接種1劑含風疹成分的疫苗,兒童應及時完成預防接種。

2.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風、勤曬衣被、勤鍛煉身體、多喝水。

3.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口密集場所,減少接觸他人,盡量居家休息。

4.患風疹后,應隔離至疹后5天。

六、霍亂等急性腸道傳染病

腸道傳染病是一組經消化道傳播的疾病。常見的主要有傷寒、副傷寒、細菌性痢疾、霍亂、甲型肝炎、細菌性食物中毒等。

傳播方式:

1.經水傳播;

2.經食物傳播;

3.接觸傳播;

4.昆蟲傳播。

預防措施:

1.養(yǎng)成“喝開水、吃熟食、勤洗手”的良好衛(wèi)生習慣。

2.盡量不要到衛(wèi)生條件差的街頭攤點就餐,盡量在外少吃涼拌菜和肉類燒烤食物。

3.注意家庭飲食衛(wèi)生,食物制作要加熱3分鐘以上。盡量不吃剩飯菜。冰箱不是“保險箱”,冰箱內儲放的直接入口食品,經衛(wèi)生處理后才能進食。

4.加工涼拌菜時,加工者要把雙手清洗干凈,一定要用專用的熟食案板和刀具,不要和生肉刀具和案板混用,將生菜在加工前用開水過一下,盛放涼拌菜和色拉的容器要專用。

5.蔬菜水果要先用清水浸泡,然后使用清潔水沖洗三遍以上,特別是一些帶葉、帶根的蔬菜,要特別注意根部的清洗,葡萄、草莓等水果需要在清水中適當加一點鹽浸泡幾分鐘,用清水沖凈,在沖洗的過程中,在表面用手輕輕地洗刷一下。

6.旅游時要注意個人衛(wèi)生,盡量避免在疫區(qū)當?shù)剡M食生冷食品,尤其是生食蔬菜,避免接觸牛、羊、鹿等動物。如發(fā)生腹瀉及時就診。

7.開展“三管一滅”(管水、管糞、管飲食,消滅蒼蠅),保持良好的環(huán)境衛(wèi)生和飲食衛(wèi)生。

七、布魯氏菌?。ê喎Q布?。?/b>

布魯氏菌病(簡稱布?。┦怯刹剪斒暇秩霗C體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的乙類傳染病,多由患布病的家畜傳染給人類。

主要表現(xiàn)有:長期發(fā)熱、多汗、乏力、關節(jié)肌肉疼痛等多種癥狀,并有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睪丸腫大、關節(jié)腫大畸形等。羊、牛、豬是布病的主要傳染源,一般以布魯氏菌經破損皮膚黏膜直接接觸感染為主,其次是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徑感染。

預防措施:

1.對牧場、奶廠和屠宰場的牲畜定期進行布病檢疫,病畜應及時撲殺,病畜乳及其制品必須煮沸消毒。

2.提倡圈養(yǎng),牲畜的圈舍應遠離住房處,嚴禁在住房內產羔和接羔。

3.禁止食用病畜肉及乳品,不要喝生奶、不吃半生不熟的肉及內臟。

4.防止病畜或患者的排泄物污染水源。

5.在接羔助產和處理流產胎兒、死羔、剪羊毛時應戴乳膠手套,清掃畜圈時要戴口罩,并用消毒液洗手,嚴禁赤手抓拿流產物。

6.家畜的流產胎兒、胎盤、胎衣和死胎等,不要隨意丟棄,應將其深埋在地下0.5米以下或燒毀。流產胎兒和羊水污染的場地,用10%~20%石灰乳和10%~20%漂白粉乳浸透墊草和地面。

八、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多發(fā)生于學齡前兒童,多數(shù)寶寶突然起病,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燒,隨后會出現(xiàn)斑丘疹和水皰,集中在手、腳、臀部和口腔周圍,大多數(shù)為輕癥病例,少數(shù)可發(fā)展為重癥,甚至死亡。

傳播途徑:

密切接觸是手足口病重要的傳播方式,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感染;還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飲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預防措施:

在手足口病流行時,家長和孩子要做到“洗凈手、喝開水、吃熟食、勤通風、曬衣被”,此外有條件的還可以考慮打疫苗(僅針對EV71型)。如果孩子得了手足口病,需要隔離治療至癥狀完全消失7天后才能回校園上課,以避免傳染給其他同學。

九、流行性乙型腦炎

乙腦是由乙型腦炎病毒引起的以腦實質為主要病變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急性傳染病。經蚊蟲叮咬傳播,豬是乙腦的主要傳染源,感染有乙腦病毒的豬可提供大量病毒給蚊子,再經蚊子叮咬傳染給人。

主要表現(xiàn)為高熱(體溫通常在39℃以上并持續(xù)不退)、劇烈頭痛、驚厥和頸項強直等腦膜刺激癥狀、并可以出現(xiàn)煩躁不安、意識障礙、嗜睡、昏迷等,嚴重者可因呼吸衰竭死亡或留下神經系統(tǒng)后遺癥。

預防措施:

1.滅蚊應貫徹“滅早、滅小、滅了”的原則,噴藥滅蚊能起到有效作用,可滅成蚊、幼蟲及蟲卵;

2.使用蚊帳、搽用防蚊劑及蚊香、滅蚊器等防蚊措施;

3.接種疫苗,是預防乙腦最有效的措施。滿8月齡及2周歲的孩子可以各接種一劑乙腦減毒活疫苗(免費),家長也可按自愿自費原則選擇非免疫規(guī)劃疫苗的乙腦滅活疫苗進行接種。

十、人感染豬鏈球菌病

人感染豬鏈球菌病是由豬鏈球菌感染人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疾病。主要經皮膚傷口而感染。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熱、寒戰(zhàn)、頭痛、食欲下降等一般細菌感染癥狀,重癥患者可合并中毒性休克綜合征和鏈球菌腦膜炎綜合征。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經常接觸豬(羊)或豬(羊)肉制品者,如從事豬(羊)的屠宰及加工等人員為高危人群。

預防措施:

1.從業(yè)人員:從事宰殺、販運、加工等人員在日常工作過程中做好個人防護,如穿長袖工作服、戴口罩、手套、帽子等;工作中盡量避免受傷,皮膚有破損者在無有效防護下盡量不從事相關工作;如出現(xiàn)身體不適,及時就醫(yī)。

2.個人:購買正規(guī)渠道來源的并經檢驗檢疫合格的肉類食品;生熟食品的砧板要分開使用;建議家中常備一副料理專用手套;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肉制品徹底煮熟方可食用;接觸過病、死家畜或生肉的人,如出現(xiàn)身體不適,及時就醫(yī)并告知接觸史。

【責任編輯:趙康麗】

【內容審核:吳鐘旺】


版權聲明:國際旅游島商報全媒體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版權作品,歡迎轉發(fā),但非經本報書面授權同意,嚴禁包括但不限于轉載或改編、引用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