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蝸價格降幅高達75%!助聽障群體重獲聽力

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綜合 2025-03-03 19:28:48

3月3日是第26個全國愛耳日。在我國,聽力言語障礙人群在殘疾人群中的比重約占三分之一。

對于那些先天性神經性重度和極重度聽力損失的兒童來說,植入人工耳蝸是他們重獲聽力的希望之光。就在這兩天,一個好消息傳來:國家組織的人工耳蝸類醫(y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結果正式落地執(zhí)行。人工耳蝸的價格降幅高達75%。

1.曾經:僅有10%患兒雙耳同時植入人工耳蝸

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語言訓練部主任張莉,專注于聽障患兒康復訓練二十年。張莉表示,聲音對于孩子的語言、認知發(fā)展非常重要。針對聽障兒童康復,倡導“三早”原則,即早發(fā)現、早診斷、早干預。

“孩子出生后進行新生兒聽力篩查,讓孩子在一歲以內得到明確診斷并開始干預,盡早接受科學的早期康復。很多孩子在三歲左右就已經可以進入普幼。”

聽力障礙兒童在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接受科學康復訓練。

張莉所提及的聽力篩查,是新生兒出生后的第一場“測試”。對于那些聽力沒“通關”的先天重度和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患兒來說,只有植入人工耳蝸并經過專業(yè)化的康復訓練,才能逐漸懂得聲音的意義并發(fā)展出語言和溝通能力。

2018年,《國務院關于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意見》發(fā)布,對0—6歲的聽力障礙患兒實現兜底救助,很多地區(qū)將救助對象擴大到0—18歲的未成年聽障人群。然而,不完全統計顯示,在植入人工耳蝸的聽障兒童中,僅有10%是雙耳同時植入。

江蘇省無錫市殘聯康復處處長吳曉珺坦言,對于疾病情況復雜的患兒或家庭困難的孩子來說,仍然面臨不少困難。“免費人工耳蝸只有指定的型號,一些孩子可能不適用。另外,醫(yī)保的支付比例相對于整個手術的總體費用來說比較低。”

植入人工耳蝸是針對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最有效的治療手段。

2.如今:人工耳蝸價格降幅高達75%

本月,國家組織人工耳蝸類醫(y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結果落地執(zhí)行,包含植入體和言語處理器在內的單套設備價格從平均20余萬元降至5萬元左右,價格降幅高達75%。

患者媛媛今年22歲,一家四口除弟弟之外,都是聽障患者。2016年起,媛媛的雙耳聽力逐漸下降并開始佩戴助聽器。然而,助聽器也無法補償日漸嚴重的聽力損失,嚴重影響了她的日常學習和生活質量。

小時候的媛媛和媽媽、弟弟。

去年11月,媛媛的媽媽不幸離世,全家僅依靠60歲的爸爸做剪板折彎工為生,經濟壓力一度讓媛媛對人工耳蝸望而卻步。

得知人工耳蝸國家集采政策,相關費用較以往大大降低后,媛媛來到北京同仁醫(yī)院就診并順利完成右耳人工耳蝸植入手術。今天,她成為該院享受人工耳蝸集采及醫(yī)保政策的第一位聽障患者。

媛媛說,以后她想做一個普通人,“不需要別人幫助,不需要手機輔助,完完全全靠自己的人。”

3.未來:聽障群體服務工作需如何持續(xù)發(fā)力?

在張莉看來,醫(yī)保部門通過耳蝸耗材集采降低聽障人群就醫(yī)負擔,將有望幫助更多聽障患兒加快融入社會。但要搭起無障礙的溝通之橋,還應構建起覆蓋聽障人群全生命周期的關愛服務體系。

當前,服務于聽障人群的聽力師、言語語言治療師數量存在較大缺口,針對聽障青少年和成人群體的專業(yè)化服務供給不足。

聽力師為聽力受損患者進行聽力測試。

“這幾年,部分高校開設言語聽覺、康復科學或語言康復學等相關專業(yè);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每年也會針對從事聽障兒童康復教育的老師開展規(guī)范化培訓,同時和一些公益團體合作,針對邊遠地區(qū)從事聽力語言康復的老師,通過網絡教學的方式幫助他們,夯實他們的專業(yè)基礎和專業(yè)技能。”

張莉透露,目前相關部門正在持續(xù)織密篩查、診斷、治療、康復服務網,逐步完善聽障人群全生命周期的關愛服務體系。未來,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也將持續(xù)加大基層幫扶力度。

(原標題:降價75%!)

【責任編輯:黃奕宏】

【內容審核:符 堅】